当前位置: 主页 > 理学天地 > 诸子百家 >

曹聚仁曾两次到过庐山吗?

时间:2011-01-31 11:56 来源:未知 作者:柳哲

曹聚仁曾两次到过庐山吗?
--对《毛泽东曾答应蒋介石回大陆驻庐山》一文质疑
柳哲

 

2000年第4期《今日名流》刊登了罗时叙撰写的《毛泽东曾答应蒋介石回大陆驻庐山》(下称罗文)。此后,《中华周末报》、《书摘》、香港《文汇报》、台湾《联合报》等近百家海内外报刊、电视台、电台及网站分别以显要位置转载或摘登了这篇文章,可见此文已在海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是据曹聚仁研究会和笔者所掌握的可靠资料证实,罗时叙的文章存在严重的失实,有不少内容是作者的臆测,甚至是向壁虚构的,如不及时指出,将会以讹传讹,有违实事求是的原则。特别对于史人自命的曹聚仁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
现将几处重要失实之处指出,供读者参考。
曹聚仁解放后去过台湾吗?
罗文“(1956年)7月旅居香港的教授、作家曹聚仁,过了罗湖桥,跨入了深圳。他朝墙上的大幅标语‘一定要解放台湾’瞥了一眼。而现在中共又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他想起了台湾。阳明山公园。蒋介石散步,曹聚仁跟在其后。蒋介石说:‘你此番去大陆,一定要弄清楚中共的意图。’”据近年披露的可靠资料证实,曹聚仁作为国共密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曹聚仁1956年以后(据台湾原国民党“总统府”资政马树礼于98年8月17日写给笔者的信:“聚仁兄对台湾并不陌生,上海各报应邀组团来台考察参访,就是由聚仁兄代表《前线日报》参加,回沪后还在《前线日报》写了好多文章介绍台湾,聚仁兄写的《蒋经国论》,也就是在《前线日报》连载。”可知,曹聚仁在解放前曾因采访到过台湾。 )是否去过台湾,至今仍缺乏第一手资料可以证实。但据罗青长、曹艺、徐淡庐等深知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波内情的有关人士透露,曹聚仁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沟通渠道主要是通过蒋经国的亲信王济慈做中间人,蒋氏父子的意图由王带给曹聚仁,曹聚仁将中共的意图包括写给蒋氏父子的报告和书信,多由王转交蒋氏父子。据香港《七十年代》报道,据说曹聚仁的一位友人“王方”曾披露曹聚仁曾赴台湾与蒋介石父子谈成众所周知的“六项条件”,时间却在1965年7月。但至今仍未发现曹聚仁在台湾与蒋氏父子会见的更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曹聚仁首次赴大陆访问时,罗文就绘声绘色描写曹聚仁与蒋介石的会见情形,显然是小说家的笔法,极其草率的,在没有第一手资料公布之前,是不能如此虚构的。
毛泽东在居仁堂第一次接见曹聚仁
另外罗文写到“1965年10月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曹聚仁,深谈融洽。”毛泽东接见曹聚仁的地点实际是在中南海居仁堂。
曹聚仁唯一的一次访问庐山
罗文的主要错误还是将曹聚仁曾受蒋介石父子之托曾于1957年夏唯一的一次访问庐山写成两次,且一次时间也没写对。罗文写到“所以,曹聚仁1956年10月考察庐山时,追寻了蒋介石山上山下的踪迹”。“据当时庐山的陪同人员回忆,曹聚仁这次来到美庐别墅,确实拍了很多照片:蒋介石题刻的‘美庐’;1946年10月,他60寿时,盟军赠送给他那件长达123厘米、底部直径11厘米的镂空象牙雕;二楼主套间里的高贵红木家具;餐厅里的银制西餐具,墙壁上挂着的宋美龄画的数幅风景油画;宋美龄用过的钢琴;副房小间里放的蒋介石专用的轿子,等等。他看得很细,问得很书生气,咔嚓咔嚓,他几乎拍晕了头。后来,他从所拍的照片里,精选了三张,随这封密信,请蒋介石观赏。”“由庐山公安局分管接待工作的王副局长(曹聚仁到全国各地都是由各地统战部门出面接待的。陪同者徐淡庐当时就兼任中央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不可能由公安局出面接待的。--笔者注)负责保卫和陪同。这位客人在庐山牯岭住了4天,很少游览风景名胜(并非如此,在后面的徐淡庐日记与曹聚仁的《庐山纪游》可以了解到他们主要的活动是游览风景名胜。--笔者注)几乎整天参观河东路180号,到处拍照,并广泛搜集‘美庐’今昔变化资料等,终日忙个不停。”(据后引当时陪同者徐淡庐在6月17日的日记写到:“雨后大雾,罩着人似难透气,又领略一次‘不识庐山真面目’之不妄也。都不甘闷坐室中,去蒋介石住宅看看,正在修理中,颇为零乱,原有陈设已移存它处”。“原有陈设已移存它处”,怎么可能“他看得很细,问得很书生气,咔嚓咔嚓,他几乎拍晕了头。”、“几乎整天参观河东路180号,到处拍照”呢?!真是曹聚仁常常批评的“客里空”新闻了!--笔者注)“1956年国庆后的一天,庐山接待部门迎来了一位学者模样的老年男子。他下榻于河西路442号别墅。”“曹聚仁在1956年10月的庐山神秘之旅后”。 “曹聚仁回香港,向台湾转告了中共高层的意愿。这之后,1959 年春,带着蒋介石的旨意,曹聚仁再次游览了庐山,又参观了美庐别墅。这一回,他在庐山的时间充裕些。他与夫人在黄龙洞瀑布前的合影最为动人。与3年前不同的是,曹聚仁没有穿西装(曹聚仁57年初夏去庐山,那么大热天,只能穿衬衫,哪会穿西装呢!据徐淡庐拍摄的曹聚仁夫妇的合影,拍摄时间为1957年6月15日。照片现存曹聚仁研究会。据徐淡庐回忆,自从57年那次去了庐山后,根本没有再去庐山。罗文对曹聚仁夫妇1959年的访问庐山显然是子虚乌有了。--笔者注) ,而是深蓝色的中山装。好象为了不那么惹人注目,或者他也认同了大陆流行的‘干部服’。他59岁了,蓄平头,白发(并非如此。--笔者注)。夫人邓珂云穿浅色格纹中式便装。”“据说,蒋介石看了曹聚仁1956年所摄的庐山等地的照片,非常感动。”
    曹聚仁的纪实报道《庐山纪游》
曹聚仁于1957年夏间访问庐山时,曾写了《庐山纪游》的长篇报道,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写于1957年8月。后收入香港创垦出版社出版的曹聚仁著《北行三语》中,对庐山游程作了详细的介绍。近年大陆福建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先后再版曹聚仁著的《万里行记》也已收入此文。曹聚仁在该文中写到:“1957年初夏,我们游庐山,却把牯岭当中心,从牯岭伸展开去,遍及山北地区,至于山南的胜景,我们就看得不多了。”“我们第一个歇脚点,牯岭市区河西路一家招待所(并非如罗文所写的‘河西路442号别墅’。--笔者注),也正是庐山的核心地带呢。”那时的庐山并非罗文说的那么神秘,庐山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疗养和旅游胜地。曹聚仁在文中写到:“在山中熙来攮往的七八千人,大部分都是各地参加建设者,在这儿疗养,休息的。”曹聚仁于1957年7月至1958年1月写给蒋氏父子的信及蒋氏父子派人到香港与曹聚仁谈判的记录底稿现由曹聚仁研究会和曹聚仁胞弟曹艺亲属保存着,这些原稿都是曹聚仁生前交给曹艺先生保密20年后公开的(之前已部分流传于传媒的曹聚仁写给蒋氏父子的书信和报告,也是来源于曹艺先生)。在笔者的建议下,这些珍贵文稿已于去年曹聚仁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由曹聚仁研究会推荐大陆、台湾、香港有关海内外报刊公布于世,成为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波的真实记录。
徐淡庐陪同曹聚仁夫妇访问庐山
另外,作为当时陪同曹聚仁夫妇参观庐山的原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调查部办公室副主任的徐淡庐先生现仍健在,现为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会委员、曹聚仁研究会名誉会长,他保存着当时陪同曹聚仁参观庐山、溪口的所拍摄的照片和日记。徐淡庐对罗文的严重失实十分不满,为此,他郑重将他手中未曾公布的珍贵资料全部交给笔者,由曹聚仁研究会出面纠正罗文包括类似于这方面的报道。他说:“我陪同曹聚仁夫妇从北京出发到庐山、溪口访问,我都记了日记,并拍了照片。日记与照片我都还保存着,你们可参考。当时为什么要去庐山、溪口呢?那时是准备修理。蒋介石回来的话,他愿意到庐山原来的地方居住,所以去看,到溪口去住,更不用说。我们看了蒋介石在庐山居住过的‘美庐’和溪口的蒋介石的故居和蒋母墓地。后来曹聚仁回香港以后,专门有报告写给蒋氏父子,照片也寄去了。其中几张照片还是我用我带的相机拍的,曹聚仁自己的相机没有拍好照片。” 现摘录徐淡庐1957年6月份陪同曹聚仁受蒋介石父子之托参观庐山、溪口时的日记写到:“11日上午7时半,由京乘火车陪同曹(聚仁)邓(珂云)夫妇往庐山。”“12日中午抵汉口,看了长江大桥,全长1670公尺。晚至武昌看川剧团的《幽闺记》。”“6月13日,傍晚七时许到了九江。”“6月14日,九江招待所接待太好,早、餐中、西并上,未免过分。我说真如你说草头(指蒋介石。--笔者注)果能来此,多有意思。曹说,他(蒋介石)来就会当上宾了。”“ 6月15日,上午游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人工湖正在挖掘中。”“6月16日,大雨不停,也学作诗。”“6月17日雨后大雾,罩着人似难透气,又领略一次‘不识庐山真面目’之不妄也。都不甘闷坐室中,去蒋介石住宅看看,正在修理中,颇为零乱,原有陈设已移存它处。庐山大厦颇具气魄,石阶两旁杉柏齐立,大都如伞状。雨后一派清新之气,大有行云奔弛,山腰绿丛中红房点缀,庐山真美,我等不思归矣。蒋介石所办臭名远扬的庐山训练团即设在大厦内。曹(聚仁)说,不少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妻女都在香港沦为舞女和娼妓。我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必然下场,想当年何等威风,正所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告曹出去应向某些人谈谈今日的庐山是何等模样!”“6月18日,今日天气很好,早点毕,立即出游,有怕雨的心情。仙人洞确有宁静气氛。大天湖王阳明题有辞句,寺庙只余石屋两间,多数建筑均被日本鬼子所毁。诗文甚多,我看‘朝耕白云晚种竹’是佳句。客人注意寺庙在解放前后的对比,对新闻事业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盈亏津津乐道。他对报纸所载批判章伯钧、储安平等人的反动言行不愿发表意见,但又表示对整风问题将作若干万字的报道。我观他不读《人民日报》社论,写通讯十分粗浅,抵庐山当晚买了几张风景照片寄给《南洋商报》也算交卷。下午游著名的含鄱口,居高临下,鄱阳湖尽收眼底,堪誉气象万千。”“6月19日,招待所背山而筑,爬至山顶叫牯牛岭,登一石亭可窥著名的牯岭全豹。山前山后时在云雾中隐现,有时拨云阳光熠熠,有时雾自山下急速缭绕迎面弥漫,对山有西藏似的经塔,山巅与塔尖露于云雾中,好似悬在半空,真幻景象交呈,使见者眼花缭乱。”“6月20日,上午于大雨中离轱岭返九江。晚观黄梅戏《拜月记》,比之川剧各有长短,嫌黄梅略粗。”“6月21日,上午到海会寺、星子县,客人姑妄言之,我则姑妄听之。他说,这是反动统治时代的著名地方,将来老草头(指蒋介石)可居南山,盖牯岭群众多,恐有未便,兼南麓临鄱阳湖,还别具妙处,实在不知其妙在何处!晚8时乘江顺轮东下。”“7月2日,车过嵊县经新昌逐渐在山谷中行驶,抵溪口因食居都不便,又续往宁波,到时已暮色苍苍。”“6月21日,上午到海会寺、星子县,客人姑妄言之,我则姑妄听之。他说,这是反动统治时代的著名地方,将来老老草头(指蒋介石)可居南山,盖牯岭群众多,恐有未便,兼南麓临鄱阳湖,还别具妙处,实在不知其妙在何处!晚8时乘江顺轮东下。”“7月3日,早上自宁波转回溪口,一小时就到了。来不及去雪窦寺、妙高台等地,只看了蒋氏父子的母亲住地、墓地,以及武岭学校旧址等处。(如董康写的《历史的遗憾--1950年后国共两党三次秘密和谈始末》所写的曹聚仁访问溪口时的情景与事实也是有交大出入的,董康在该文中写到“不久, 台湾传来指令,让曹聚仁再去大陆一趟, 主要任务是到浙江奉化, 看看蒋氏祖坟是否完好。 1957年5月, 正是万木葱茏的初夏,曹聚仁第二次返回大陆。 这次, 他仅在北京呆了短短几天, 便匆匆赶往浙江. 在奉化溪口镇,他住进了当年蒋介石回溪口时常住的妙高台, 游览了武岭, 雪窦寺,并在蒋介石寓居过的丰镐房和蒋经国住过的文昌阁仔细看了很久。同时, 还代表蒋氏父子到蒋母的墓园扫墓,进香烧纸, 行民族传统的孝仪。 所到之处, 曹聚仁都一一拍摄了照片。 回到香港后,曹聚仁立即向蒋经国和台湾方面通报了他大陆之行的情况, 并寄去了他在溪口拍摄的照片。” 类似的报道还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笔者注)溪口沿武溪设镇,长长一条街,据说有千多人口。我们在区委会休息,有的到奉化开会,有的下乡搞生产,只留一指导员看家。文昌阁已半毁,墓庐室内已毁,墓园都完好,蒋氏老家和武岭学校被公安军第二预备学校占用了。曹(聚仁)说,学校是研究农业的,可惜,应保留。还说,张恺回来仍可搞这项工作。区指导员说,已先后有人来此看过,包括邵力子等人也曾以视察为名来此,引起群众的顾虑,谣传蒋光头又要回来。蒋介石的侍从还有几人住此。一天多来已是晴天,但又热点,我们在区委稍事休息又登上回程。在嵊县吃午饭,在绍兴喝午后茶时雨又下起来了。”
(责任编辑:程功)

相关文章

推荐图片

网站说明 | 法律说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TAG标签
版权所有: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站管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 网络管理部     粤ICP备15044906号-1